我這輩子沒碰股票,第一次是在當住院醫師的時候,湊了點錢給我妹去買錸德,在那個光碟片當道的時代想說可以賺個外快,沒想到從此變成壁紙。聽多了同事同學賠了幾十萬的故事之後,從此對這東西避而遠之,總覺得那裡面坑很深,不是我這種人可以碰的。
可是接下來的錢放在我妹銀行的基金,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高的時候多了50%,折騰幾年還是回到原點,但是銀行理專該收的一點也沒少收。看了綠角的書乾脆全部拿出來丟到美股去玩ETF,然後盯了一陣子好像也沒有動靜,就忘記了這件事。一直到2020年前我想買特斯拉的車子,身上也沒多餘的現金了就把裡面的ETF賣的剩下VTI,因為他是唯一看起來還有賺到錢的,其他的好像都沒什麼獲利,回來高高興興的牽了新車,結果沒兩個月就開始疫情發生了三次熔斷,當時當然很開心覺得自己逃過一劫。但接下來的一年就讓我懊悔不已了。
今年開始覺得我總不能這樣靠勞力做一輩子,再怎麼討厭也要開始學習投資,但股海茫茫買了幾本書有一點概念,還請教了朋友之後知道原來之前買的便宜房子還可以拿去借錢出來投資,以現在便宜的房貸利率,買些股定存隨便應該一年也有5%報酬吧,在多頭的時候人就是會這麼天真。
在一番折騰之後把一間舊房子拿去質借出一筆資金,開始的兩個月看著獲利一直上升自然是歡喜的不得了,也開始聽財經的podcast看youtube每天研究哪隻比較有前途,學了一大堆術語,雖然自己很明白這東西跟學醫一樣,不是上了課看了書就可以運用自如,但也如同醫療的路上一樣,挫折才是最好的老師。
聽了很多都說不要開槓桿不要用融資,對於用融資賭博每次都贏小錢的我覺得這到底有什麼可怕的。朋友知道我融資開那麼大也都罵我你不要命了,雖然覺得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說這樣很危險,還是默默的把融資部位慢慢縮小到一隻我覺得應該很有前途的股票上。
天有不測風雲,該來的還是要來,台灣一直誇口守的多好最後還是要破,這一破不得了連著兩三天就下殺了兩千多點,我本來還想凹單撐看看,但是覺得那種每天擔心不知道會不會破維持率的日子太難過,果然最難的就是這課,不但把第一個月賺的吐回去,還倒賠一大筆,不過幸運的是之前朋友的勸戒讓我融資部位縮到最小,即使兩天跌停受到的損失還在可承受範圍內,但即使不到一成本金也是夠痛了,算是學到教訓的學費。
我覺得開始接觸投資這些東西的另一個好處還是壞處也不知道,就是我沒錢買廢物玩具了,錢都在股市跟幣圈裡,幣圈更誇張,某天上班的路上我看到新聞說ELON MUSK說他想養一隻柴犬,然後SHIBA INU這個玩具一樣的代幣就從我想說買一點玩看看的0.00009台幣一路攀升到0.00113上升了快十倍。我那天下午在上課,偶然打開手機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於是取出一半來當生活費,因為美股跟台股幾天重挫讓我非常沮喪,同樣的我拿出來之後馬上又掉了一半。新手還是有點運氣的
經歷兩個月,當沖,融資融券都玩過了一次,好幾次都死裡逃生,我覺得這真的是比手機遊戲困難太多,但是省下不少課金的無謂浪費,以後乖乖存股領利息就好,自認不是什麼玩飆股的料,再上只是當韭菜的命
不過我還是要說老總給的明牌真的比去看什麼討論區亂捧的要準的多,我台股要不是靠這隻撐著,早就放棄畢業了,希望老總以後多報幾隻(完全錯誤的跟牌想法,千萬不要學)
整理書簽,無意中又見到醫生的博客。
這麼多年了還在堅持寫。
於是一連看了十幾篇……。真心佩服。
最早看到你的文字,可是追的 palm V 呀,
現在想來,簡直是史前時代。
人老了真的會懶,熱情也會消退
你好,請問你是用什麼管道買賣加密貨幣呢?我也是個新手目前用幣安信用卡入金,手續費很高,雖然準備是五年以上的長期投資,但是要出金也還沒搞懂怎麼操作
台灣要出入金方便還是選bito幣託,不過幣安比較多玩法,但是要出金我還是得用幣託,有人建議MAX不過我一直沒收到認證
如果只是單純要放著就不要那麼麻煩了,不然匯來匯去也是成本